我申請到交換的學校是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(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), 位在新加坡的西南方,比起五光十色的新加坡河口,這裡要清靜許多,但生活娛樂也較不方便,離學校最近的大型購物商場-Boon Lay,離學校公車車程約15分鐘。
新加坡衛星空照圖-中部偏北部為都會區,學校則在僻靜的西南方
(圖片來源:Google Map)
這是在從住所往學校的路上,往學校的路標(NTU, NIE)
NIE為National Institute
of Education,類似我們的師範學校,在新加坡當老師必須要先在此完成訓練才可執教。
校園公車
學校空照圖
(圖片來源:Google Map)
學生宿舍、運動場和食堂(Canteen)主要集中在東部,宿舍通常為紅瓦白漆;而系館集中在西部,NTU的北方則為NIE。
NTU的系館佈局非常特別,主要的系館之間都有或空橋和走道相連接,主要分成North Spine和South Spine兩區。下圖可見機械與航太工程系館、資工系館、土木與環工系館、化學與生醫工程系館在North
Spine;其餘在South Spine。
North Spine一景
連接North Spine與South Spine的大走廊,學生可一路順著走廊從北走到南,一滴雨都不會淋到。左右則可通往各系館與教室。
走廊設有桌椅,大考時期有許多學生在此K書,上有電扇和燈光。
走廊的下方是停車場,中間種植樹木,相當地會利用空間。
土木與環工系館,空橋、建築由下往上,由近至遠井然有序地排列,規劃得相當有系統。
下面這是校內另一棟獨立的系館-藝術、設計與媒體學院(School of Art, Design and Media),流線型的屋頂,上方覆蓋大片草皮,搭配大型落地窗,與其他規矩方正的建築好不一樣。
建築全景真難拍,借用學校網站上的照片一下 XD
沿著草皮旁的階梯拾級而上,夕陽餘暉在圓弧形的屋頂邊線閃著金光。
在最高點俯瞰中央的水池,小小的島上點綴著綠樹,好有一番南洋風情。
學校的李偉南圖書館(Lee Wee Nam Library)內部,這間圖書館主要是收藏工程與科學類的書籍,其他還有人社圖書館、商學圖書館等等。大廳上方的壁畫展示著新加坡的先賢先烈,大廳中央則是有數十部的電腦供學生使用,平日常見學生在此看課堂的投影片、或打報告等等,只可惜不支援注音符號XD
二樓也有一排排電腦
學校的行政大樓,前方佇立的旗杆飄揚著新加坡國旗。這一刻,我真的在新加坡!
這是新加坡工研院(A*STAR)下屬的一個研究機構-
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
學校裡的麥當勞,一份雙層牛肉起司堡套餐3.6新幣(匯率約23~24),比台灣還便宜,但附的是小杯飲料,每次點餐時服務生都會問要不要加大,加大份量後跟台灣一樣,但變成4新幣,跟台灣差不多。
這裡的番茄醬不是一包一包給的,是自己要到旁邊拿個小碟子裝,衛生紙、糖、勺子等等也在此自取。
據說可以跟櫃台要咖哩醬,的確只要開口櫃台就會給一包咖哩醬。
South Spine的食堂,到了中午總是人潮洶湧,有中式、西式、馬來、印度等等菜色。天花板懸掛著超大的電扇,這裡實在太熱了,要大尺寸的電扇才能做到空氣循環。
回收餐具的地方,Halal區是回收穆斯林食物的餐具,而只要食物內含有豬肉或其衍生品等不合乎回教徒規定的,餐具回收至Others區。
學校晚上走廊習慣不關燈,夜晚一片燈火通明。
夜晚在公車站側看North Spine一景。
就在Global Lounge走向世界吧!
新加坡主要有三家公立大學:新加坡國立大學(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), 南洋理工大學(Nanyang
Technological University),以及新加坡管理大學(Singapore
Management University),近期又成立了一家Singapore
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,這間新大學主打與MIT結盟(Establish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MIT)。
在研究室認識了來自中國大陸、印度、菲律賓和越南的研究生或博士後,但卻只認識了一位攻讀碩士學位的新加坡人。
據新加坡本地學生的說法,絕大部份的大學生在畢業後就直接工作,會繼續念碩博士的人很少,跟台灣的風氣很不一樣。
而在該校每週舉辦的國際學生活動裡,也認識了一些中國大陸的大學生,了解到他們是拿新加坡提供的獎學金前來就讀,但畢業後必須要留在新加坡工作六年。
走在校園裡,不時走過膚色黝黑的印度人,操著捲舌口音的中國大陸人,感受得到這裡的國際化,而造就他們國際化的,是新加坡的英語環境、優渥的獎學金及薪水。
問了同研究室來自印度、越南的同事想不想到台灣工作,但他們似乎還是習慣這裡相對友善的語言環境以及待遇。
新加坡的企圖心吸引了外國的人才前來求學或工作,但也相對地排擠了本地人的機會。如何在吸引外國人才與保護本地人兩者間取得平衡,是新加坡未來的一大課題。